《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最新解析指出,该规范针对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新版规范强调了防水材料的选用原则、防水层构造的合理性以及防水施工工艺的规范性,旨在提高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规范还加强了对防水工程质量的监督和验收要求,确保防水工程达到设计要求,为地下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目录导读:
地下工程防水是确保地下建筑、隧道、防护工程等结构安全、稳定、持久运行的重要措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背景与发展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是确保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早期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如《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些规范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2001年,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出版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该规范在总结我国地下工程防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原有规范进行了较大的修订,2008年,该规范再次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并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最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在整体结构上,按地下工程结构主体防水、细部构造防水、排水的思路重新划分章节,进行改写,在设计内容中,增加了对防水等级标准进行量化、对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地下工程制定相应防水设计方案等内容,对常用防水方法和材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内容,对选用的材料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性能指标,对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的选取提出了新的规定。
202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2022),该规范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有关防水构造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加码”,对地下工程防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下工程防水的基本原则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防水效果,这些原则包括:
1、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做好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等,以及工程地质构造、岩层走向、倾角、节理及裂隙等情况。
2、防水原则:地下工程防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即既要采取防水措施阻止地下水进入工程内部,又要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进入工程内部的地下水。
3、材料与技术:地下工程防水应使用经过试验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材料、构造、技术,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卷材、涂料、塑料板、金属板等都是常用的防水材料。
4、防水等级: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使用功能、防水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并按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地下工程防水的主要方法
地下工程防水的主要方法包括隔水、排水和堵水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1、隔水:隔水是利用不透水材料或弱透水材料,将地下水(包括无压水、承压水、毛细水等)隔绝在建筑空间之外,隔水可以通过材料防水起作用,也可以利用结构自防水起作用,地下工程多在迎水面设置防水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以增强结构的自防水能力。
2、排水:排水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将进入工程内部的地下水及时排出,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道等,排水系统应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流量、流向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排水畅通。
3、堵水:堵水是通过注浆、封堵等措施,将地下水封堵在工程外部或将其引至排水系统,堵水措施应根据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确保堵水效果。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做法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做法包括主体结构防水和细部构造防水,主体结构防水主要依靠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等材料实现;细部构造防水则针对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进行加强处理。
1、主体结构防水:
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是地下工程防水的基础,其抗渗能力不应小于0.6MPa,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及地下水的最大水头的比值进行选择,防水混凝土的配料必须按质量协作比准确称量,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